聚乙烯(PE)是合成树脂中用量最大的品种,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,广泛用于工业、农业、医药、卫生和日常生活用品等。中国PE近几年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薄膜、中空、管材方面,其中薄膜依然是PE最主要的消费领域。近年来,农膜需求量平稳,而包装膜伴随着电子、医疗、食品、快递等行业发展,需求快速增长,新兴产业如氯化聚乙烯(CPE)薄膜、耐热聚乙烯(PERT)管材、电缆专用料等也在迅速发展中。
生产情况分析及预测
(资料图)
1.世界
2019—2022年,全球PE产能呈现持续增长趋势。其中2021年全球PE新增产能增速较大,同比增加6.97%。2022年全球PE产能为14477.80万吨/年,其中北美、中东、亚洲地区依旧是全球PE产能最集中地区,三个地区的PE总产能占比超过68%。因全球疫情、PE成本端高企及新投产装置延期的惯性影响,部分原计划2022年投产的装置延迟到2023年,届时全球PE行业供需格局将打破供应紧平衡局面。2022年世界PE各区域产能分布占比情况见图1。
2022年,全球PE新增产能达660万吨/年,产量为11337.57万吨左右,产能利用率为78.31%左右。新投产能主要集中在高密度聚乙烯(HDPE)、线性低密度聚乙烯(LLDPE)以及全密度聚乙烯(FDPE)装置。其中国外PE装置新投产能为515万吨/年,主要为LLDPE装置205万吨/年,HDPE装置245万吨/年,低密度聚乙烯(LDPE)装置35万吨/年,LLDPE/HDPE装置30万吨/年。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东北亚、北美、南亚、东南亚地区,中东地区暂无新投装置。2022年全球PE分品种产能占比情况见图2。
预计2023—2027年,全球PE计划新增产能3699万吨/年。其中中国2458万吨/年,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1241万吨/年,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东北亚、独联体、东南亚及中东地区。东北亚地区以中国地区为主,继续处于扩能快速增长期。独联体地区以俄罗斯为主,进入扩能周期,中东地区以伊朗为主。
从装置投产类型来看,国外(不包含中国)PE扩能主要以HDPE装置、FDPE装置为主,LDPE装置与LLDPE装置新投相对较少。综合来看,后期全球PE行业产能将出现过剩情况,国际PE市场竞争也将愈演越烈。
2.中国
2020—2022年,中国PE进入快速扩能周期,新增产能达千万吨以上。2020年开始打破传统的油制主导局面,PE进入多元化发展新阶段。在接下来的两年间,PE产能增长率放缓,通用产品同质化严重。截至2022年底,中国PE累计产能达2981万吨/年,同比增长5.11%,其中2022年新增产能145万吨/年。新增装置中,LDPE产能40万吨/年,HDPE产能105万吨/年,LLDPE无新增;从地区来看,2022年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。2022年中国PE新增装置情况见表1。
从产能分布区域来看,2022年西北地区仍以835万吨/年产能排在第一位。按区域变化来看,华东新增145万吨/年,补充当地需求缺口,在此基础上叠加东北、西北的调拨以及进口补充,华北地区资源调入华东的市场份额缩窄,华北地区仅新增一套40万吨/年装置,但实际投产时间推后至2023年1季度,年内无新增。整体来看,2022年仅华东地区产能提升,其产能达到735.5万吨/年,位列第二位。华南地区更多的新增产能将集中于2023年。
中国PE在运装置工艺呈石脑油裂解、轻烃裂解、煤制烯烃共存的局面。2022年产能按照工艺区分,主要集中在油制企业,石脑油裂解产能1898.5万吨/年,占全国产能的63.69%,以传统中石化、中石油企业为主,分布华北、华东、华南、东北地区;轻烃制更多的因成本利好以及原料多元化发展趋势,2022年连云港二期40万吨/年轻烃工艺产能释放,轻烃裂解产能合计495万吨/年,其工艺产能占比同比上升至16.61%;西北地区更多地集中了煤制企业,2022年无新增装置,产能共计449万吨/年,其占比为15.06%;甲醇制烯烃产能125万吨/年,占比4.19%;乙烯制烯烃仅上海金菲一家,产能13.5万吨/年,占比0.45%。随着新型轻烃裂解工艺的发展,中国PE工艺后期将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。2022年中国PE分工艺产能占比情况见图3。
中国PE行业年产量逐年递增,整体产能利用率维持在83%~88%。2019年受装置检修较少等因素支撑,行业产能利用率升至86.59%。2020年由于新增产能大部分集中在三四季度投产,产量释放有限,整体产能利用率升至87.19%,为近年来最高。2022年由于地缘政治影响,原油走高成本增加,部分生产企业存在降负荷情况,使得2022年PE行业产能利用率较2021年下降,产能利用率在82.49%。
中国PE行业产能持续扩增,带动产量逐年递增,2020年开始PE进入新一轮的集中扩能期,2022年新增产能145万吨/年,产量继续提升,但是由于2022年原油价格高位,生产企业利润受到压缩,部分企业降负荷生产,导致产量增速较2021年放缓。2018—2022年国内PE产量年均增速在12.16%,2022年中国PE年产量达到2531.59万吨,较2021年增长8.71%。
分区域来看,西北地区产能较为集中,区域内企业产量仍居全国首位,西北地区PE产量为829.32万吨,同比增加16.09%,区域占比达到32.76%;华东地区新增镇海炼化,浙石化二期和连云港石化二期,新增产能较多,超越东北地区位居第二位,产量共计516.99万吨,同比增加27.79%,产量占比在20.42%;东北地区产量位居第三位,产量420.70万吨,同比减少3.47%,产量占比16.62%。
从PE各品种产量来看,2022年中国LLDPE产量共计1133.44万吨,占比为44.77%;HDPE为1101.56万吨,占比43.51%;LDPE为296.59万吨,占比11.72%。
预计2023年,中国将新增PE产能490万吨/年。投产类型主要集中在HDPE、FDPE及LDPE/EVA,新投产装置企业类型仍集中在“两桶油”,以油制居多。表2为2023年中国PE新增装置情况。
2023年新增产能490万吨/年,主要集中在山东地区,裕龙石化计划新增175万吨/年,劲海化工40万吨/年。山东省作为工业大省、制造业大省,在石化产业上有较好的产业规模优势,但也存在资源型和重化型产业占比高的特点,近几年省内新旧动能转换,地炼整合,大力推进炼化一体化发展,发展烯烃、轻烃等,形成万华化学、鲁清石化、裕龙石化等代表型地方企业,成为主要供应地。至2023年底,装置如期释放,山东省PE产能将达到全国产能的13.03%,位居各省第一位。随着山东资源供应增加,势必挤占区域内中石油、煤制企业调入份额。
预计2024—2025年,中国PE将处于扩能高峰期,但产能释放较前几年计划时间滞后,2024年部分项目如华锦阿美石油、塔河炼化以及多套石化企业二期装置将延期至2025年,2025年PE新增产能将达到970万吨/年。另外,国外大型炼化企业目光对准中国地区,如壳牌、英力士、巴斯夫、埃克森美孚、利安德巴赛尔等外资企业,在广东、浙江、辽宁等省通过独资或者合资方式投资设厂,其中华南地区增长较快,围绕湛江、广州石化、惠州大亚湾等产业集群,2027年华南广东省产能占比提升至15.36%,较2022年新增产能788万吨/年。
市场分析及预测
1.世界
2018—2022年,全球PE消费量呈稳步增长趋势,到2022年需求量达到约12750万吨,同比增加3.15%。2022年在全球经济高通胀影响下,终端需求有所减弱,全球PE需求量较2021年增速有所放缓。2018—2022年全球PE需求趋势见图4。
2022年,全球范围内PE下游消费主要集中于薄膜、注塑、中空等方面,在全球消费中占比分别为52.26%、12.16%、11.29%。其中薄膜领域应用最为广泛,HDPE、LDPE、LLDPE产品均有涉及,三者总占比超75%左右;注塑、中空制品主要原料为HDPE产品,终端产品多集中在日化等民生用品,整体占比较高。近几年,随着新兴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增加,滚塑、涂覆、超纤等高端原料需求日益增加,其占比也逐步提升。2022年全球PE需求结构占比情况见图5。
2.中国
2018—2022年,中国PE需求呈现先涨后跌的走势。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,市场需求不佳,但是在复工复产等宏观政策面利好影响下,需求出现进一步增加。2021年由于国外疫情依旧严峻,中国PE进口量大幅减少。而国内受双控政策影响,国内PE生产企业不乏出现降负荷的情况,且部分地区执行限电政策等,PE下游工厂受此影响需求下降。2022年上半年,国内疫情依旧严峻,随着下半年管控逐步放开,需求回升,使得2022年需求小幅上涨。2022年中国PE需求量为3806.08万吨,同比增加1.86%。2018—2022年中国PE表观消费量变化趋势情况见图6,2018—2022年中国PE供需平衡情况见表3。
自2020年起,国内一直延续大幅扩能态势。受中国集中扩能及海外供需格局、海运费等因素和指标的变化,促使中国净进口量连续下降,进口依存度在2022年降至35.38%。但千万吨的进口体量所显示的仍是中国自身供需的失衡,而这一指标也是众多企业投产的因素之一。从长远角度来讲,未来国内供应缺口势必会逐步缩小。分品种来看,HDPE及LLDPE相较于LDPE而言,会更快到达相对平衡状态。分区域来看,当前东北及西北存在供应过剩的现象,属于输出型区域,其他区域均存在供应缺口,货源需要内部调拨或进口补充,特别是华北、华东及华南地区。
2022年,中国PE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东、华北、华南三大地区。三大地区消费占比在33.24%、23.70%、19.04%。三大地区具有人口众多、商业发达、交通便利等优势,因此PE需求体量大。由于国家发展政策的规划,近两年下游制品企业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发展,华中、西南、西北地区需求也在陆续增加,占比也在不断扩大。2022年中国PE分区域消费结构情况见图7。
2022年,中国PE下游消费领域占比中,HDPE占比43.68%,LDPE占比15.18%,LLDPE占比41.14%。从消费结构来看,薄膜领域占比最大,超过50%,达到58.12%。管材、中空、注塑、拉丝位居2~5位。薄膜领域主要集中在包装膜和农膜行业,其中,包装膜领域需求量最大,南方地区需求较为集中;农膜领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,华北地区尤为集中。近两年,由于宏观政策的影响,市场对于电缆料、涂覆料、滚塑料的需求不断增加,占比也在不断扩大。2022年中国PE下游需求结构情况见图8。
预计2023年,随着防控政策的陆续缓解、新增装置的投放及三胎政策的影响,需求增速也将会持续上涨。预计2023年中国PE消费量约为3999.32万吨,较2022年增加5.08%。
从PE产品主要下游市场来看,农膜行业:由于棚膜使用周期延长,部分棚膜更换延后;地膜方面受地膜污染影响,地膜产品标准提高,使用成本增加,有减少使用的现象存在。因此预计2023年农膜消费量约为288万吨,较2022年有所减少。
包装膜行业:2023年中国PE包装膜市场供需或仍呈不平衡局面。国内PE包装膜行业企业数量众多,但规模以上企业较少,市场集中度偏低。但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,未来市场对PE包装膜产品的需求将出现快速增长,这使得未来PE包装膜产品的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,具备较高的成长性。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,PE高端包装膜市场供应占据整体包装膜市场空间有限,供应偏紧,其他中低端包装膜或将仍面临供大于需的市场现状,整体来看,2023年包装膜需求稳中增加,增幅放缓。
管材行业:随着产能快速投放,需求缺口进一步缩窄,中低端产品竞争的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大,尤其煤制烯烃、轻烃裂解等系列产品低价货源冲击市场,随着自给率的提升,国内供应竞争愈加激烈,全国各区域的货源流向将会发生改变。另外PE管材料对进口货源的依赖度逐步降低,而出口也会更加迫切,海外市场的开发或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国内竞争及缓解供应压力,同时迫使国内石化企业进一步提升生产技术,使PE管材料的专用性进一步加强,尤其是未来高端管材料的供给。
中空行业:2023年预计PE中空产能利用率小幅提升。随着疫情逐渐日常化,半成品饮食及日常药品成为人们的日常储备物资,而这些产品的外包装部分就是PE中空制品。
注塑行业:随着下游领域的不断扩大,近年来中国注塑制品市场规模逐年攀升。注塑行业的发展前景与其应用领域范围密不可分。预计2023年注塑制品在家电及包装需求方面将占据主导地位,基本占整体需求的70%左右,且注塑需求量也将稳步增加。
预计未来5年,中国PE产品消费量继续维持增长趋势。而2026年后,由于中国PE新增产能减少,以及可降解产品的替代,需求量增速将有所减缓。
进出口分析及预测
1.进口分析及预测
2018—2022年,中国PE年均进口量为1545.58万吨。2022年中国PE进口量1346.74万吨,较2021年同期减少7.69%。2022年初因受原油价格高企及疫情影响,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,国内PE价格走跌,各品种套利空间有限,且随着美元走强,进口利润缩减,国外货源流入我国意愿减弱,进口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。而后随着我国疫情好转,部分地区封控解除,市场对下游需求恢复预期向好,国内PE价格逐步上涨,且由于国外需求疲软,外盘价格稳中偏弱调整,内外盘价差逐渐缩减,部分品种套利窗口打开,进口递盘量稍有增加,但整体增加幅度有限,仍不及去年进口水平。2018—2022年中国PE进口量变化趋势见图9。
从中国PE主要进口来源国来看,2018—2022年中国PE主要进口来源地是沙特、伊朗、阿联酋、韩国、新加坡,其总量约占进口总量的57.54%~66.43%;其中以中东地区的沙特、伊朗、阿联酋稳居前三位,其总量约占进口总量的43.07%~49.84%,主要由于中东地区产品质量优于我国国产品种,且该地区上游原料资源丰富,PE生产成本较低,价格存在一定优势,因此国内进口多数来自中东地区;位居中国PE进口来源地第四位和第五位的则是韩国和新加坡,其总量约占进口总量的14.00%~17.18%,主要由于自韩国进口HDPE和LDPE实行最惠国政策,关税较低,新加坡则属于东盟十国,免关税,且两者地理位置优越,因此来自韩国和新加坡的进口PE较多。2018—2022年中国PE进口量按来源国统计情况(进口来源国前十位)见表4。
2022年,中国PE进口贸易方式中,主要以一般贸易、进料加工贸易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为主,其中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量最多,进口量为1107.35万吨,占比达82.22%。2022年中国PE进口贸易方式情况见表5。
预计中国PE2023年进口量较上年有所增加,主要由于2022年中国受疫情影响,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,且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高,进口套利空间减小,进口量下滑明显,而2023年中国疫情影响缓解,市场心态向好,2023年中国PE进口量将有所恢复。预计2023—2027年中国PE进口量将呈现逐渐递减的态势,主要由于中国PE产能不断增加,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供应,且新投装置产品也在不断对标进口产品,产品品质将不断提升,因此未来中国PE进口量预期会有所减少。
2.出口分析及预测
2018—2022年,中国PE年均出口量在39.92万吨。2022年中国PE出口量达到72.25万吨,同比增加41.33%。2022年上半年国内受疫情及运输受阻等影响,导致下游需求疲软,生产库存压力较大,资源消化缓慢。叠加国际原油高位,人民币汇率下跌,外盘价格较高,国内处于价格洼地,上半年内外盘持续倒挂,因而有更多企业考虑出口,国内贸易商出口业务较2021年有明显增加。2018—2022年中国PE出口量统计情况见图10。
从2018—2022年PE出口目的地总量来看,中国香港五年出口总量为38.67万吨,排在出口第一位;其次越南总量为25.18万吨,排名第二;马来西亚总量为7.98万吨,排名第三。2022年,出口目的地排名较往年有所变化,由于中国香港、马来西亚地区受到疫情影响,需求乏力,订单情况不及往年,所以出口量转移到人力资源丰富且劳力成本低的越南、孟加拉国等国家;其中越南出口量为10.78万吨,成为2022年第一大出口国;香港排名第二,孟加拉国成为第三名。
预计2023—2027年,中国PE出口量将呈稳步递增趋势。我国未来五年PE生产装置将大规模增加,随着新投装置产能的释放,中国PE产量增加,尤其是LLDPE和HDPE品种,新装置预计投产较多,市场竞争压力加大,部分资源预计销往国外,因此中国PE出口量将逐步增加。
结语
预计未来五年,国内PE行业产能将集中投放。国内PE规划项目众多,不完全统计新增产能将超过2100万吨/年。由于受资金、环保等政策因素的影响,能否顺利建成开工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,但激烈竞争不可避免。随着国内产能的持续增加,进口依赖度逐步减少,预计到2027年PE进口依存度将下降至25%左右。从国内整体行业来看,通用料占比较大,市场供应充足,供应增速大于需求增速下,资源竞争压力增大,供需格局不断摩擦变化下,价格回归成本定价法则,围绕成本线上下波动将成为市场主旋律。
伴随近年来地方企业以及合资企业的不断加入,PE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。总体来看,当前中国PE行业需求增长相对缓慢、产能相对过剩,且PE行业的进入壁垒相对较低,因此潜在竞争者的威胁相对较高。
当前全球PE总产能仍处于扩增状态,未来5年在中国仍有大量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,国内PE的产能也将继续迎来爆发,国内生产企业的内部竞争也愈发激烈。因此,未来来看,国内PE通用料领域竞争激烈,且面临PE通用料领域供应过剩的情况,PE生产企业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,提高产品质量,加强高端料及专用料的研究,以满足PE下游产业的要求,才能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3 今日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